又到假期了,娃在家两个月,怎么安排呢?
在我看来,哪些事是比“做作业”更重要的?
是不是非要花大钱,才能让孩子有个精彩的暑假呢?
又到假期了,娃在家两个月,怎么安排呢?
在我看来,哪些事是比“做作业”更重要的?
是不是非要花大钱,才能让孩子有个精彩的暑假呢?
这是每到假期被朋友们问的最多的问题,那今天就来详细说说。
现在,网上能找到不少非常详细的暑假安排,但对我来说,育儿其实不是“清单式”的管理,而是需要先定义清楚最重要的关键性指标。
那么,我觉得最重要的,就是心力、脑力、体力,这个铁三角。
我们家的暑假安排,就会围绕这三个过程指标进行。
展开剩余88%01
心力
所谓“保护心力”其实就是减少内耗,我喜欢把它叫做,找机会多做那些内心摩擦力很小的事情,大白话就是:没有纠结拧巴,不会想东想西,可以很快进入“心无旁骛” 心流状态的事儿。
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事情,那多做这种事儿就是一种滋养,能够在正反馈和成就感中,不断提升心力的阈值上限。
这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,之前写过一篇文章,我用的就是现在的孩子“灵气”越来越少了,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,那么家庭小环境可以构建。
日常太忙了无法顾及,那么假期就要做起来。
什么叫“滋养”?这件事压根不需要学任何理论,看看孩子的眼睛,有没有闪闪发亮;看看孩子的笑容,是不是无暇灿烂;看看做完这件事后,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开朗稳定不少。
像去年暑假,我带着小D去了大理,每天几乎都是在没有天花板的户外,草地上疯跑、爬山下水、骑车。
我就很明显地感知到她的“精气神”提升了,暴脾气显著改善,每晚竟然还会主动要求做作业。
所以我们今年暑假,仍然会花很多时间在户外,知道怎么能“补”进去,当然趁着假期就要多做。
带小D到户外去,几乎是我们每年假期都会做的事儿
以上是我家的例子,那对其他的孩子,可能就是看书、搭建、做手工,每个孩子不一样,但每个人一定有类似这样“滋养”的事情。
所以保护心力的关键是,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,同时放下我们的期待和评价(比如一个自己很怕晒的妈妈,可能就会觉得大自然有啥好去的,还不如在家看看书)。
但这里需要区分的是,爱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滋养的。比如有人就爱刷抖音就爱打游戏,但你去看,基本上做完后,孩子眼神是呆滞的,有的脾气反而更大了,那这就不是滋养了。
帮助孩子去找到可以滋养他的事情,然后创造条件让他多体会,这件事对我来说,就是最关键的一件事。
当然我们要记住,真正滋养的事,并不是花大钱才能滋养。
比如,小D喜欢大自然,有条件能去大理爬苍山看洱海是滋养,没条件时其实逛逛门口的小公园也一样是滋养。
孩子真爱的,总能找到不用花大钱的版本。
02
脑力
脑力这个词,粗看似乎都不用多说什么了,不就是咱们为人父母最关心的,学习成绩什么的。
但我却有点不那么一样的想法。我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个游戏,把“上学”画成四个象限,按照重要度和紧急度区分,你会把哪些项目分别放在哪里呢?
上图是我们家的上学期间的优先级排序,大家不需要关注具体内容是什么,重点是参考思路,梳理清楚对“你们”重要的是什么,毕竟每个家庭的教育选择都是自己家庭的三观排序。
到了假期,对我来说就是要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,这才是在强化脑力,而不是去重复本来上学已经在做的。
当然紧急重要的事情仍然可以保留,但假期做的时候,也可以看看,如何形式更丰富多样,而不是让孩子觉得,假期还是在“上课”。
举个例子,阅读对我们来说还是重要的,希望保持。除了常规的亲子共读时间,我们之前也报名了亲近母语的小步会读,这就是换了形式,但本质一样,小D就不容易倦怠。
另外呢,我也会把紧急不重要的和紧急重要的事情结合。
比如,我们会趁着假期整理错题集。在整理的过程中,我会帮助小D去建立一些学习策略。
小D是个普通孩子,我的教育主张一贯就是,普通孩子别死盯着最后的大题,反而需要把基础题夯实,确保真正做会。
类似这样的学习策略,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会教的,但孩子没有好的学习策略,咱们只是一味让他们刷题,结果就是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反复复错,最终孩子大人都“认命”:就是学不好,教不会。
家长自己也要拎清楚,不同学科的的重点是什么,可以看这篇:
再比如我们团队小伙伴看了我这篇后的启发,觉得暑假要提高孩子“脑力”的是看图写话。之前只是觉得,就是多练习看图说话。
但现在觉得,需要帮助孩子构建一个脚手架:孩子看图口头可以滔滔不绝,但是落到纸上就一句话,那么怎么从“说出来”到“写出来”,才是关键的学习策略,这个就是真正在锻炼脑力。
我从不反对刷题,也不反对花钱买课报班,但我特别反对不教策略的“傻”刷题,然后就把孩子的灵气磨灭,脑力消耗。
假期就是特别好的提升脑力的时机,其他的类似提问能力、解决问题能力、自我监测能力等,都是我之前反复讲过的,如果觉得重要,都可以在假期提升一下。
提问能力:
👉
解决问题能力:
自我监测能力:
👉
一句话总结,提升脑力,从不是拼“勤奋努力”程度,而是需要帮助大脑构建元认知。
03
体力
保证每天户外2小时,这一点不知道多少家庭能做到?
孩子坐不住的,坐一会就东倒西歪的,去运动!
孩子自信不够,容易焦虑的,去运动!
担心孩子近视的,或者已经近视的,与其相信各种偏方,不如去运动!
焦虑孩子长个的,去运动!
运动的好处已经被说烂了,如果说平时孩子上学时间有限,那么假期就没有借口了。
我是当了妈妈才开始规律运动,坚持了11年,我可以很负责地说,如果这件事真的是顶顶重要,总能找到时间的。
想要帮助孩子或者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建立运动习惯,那么暑假是最合适的。两个月的时间,足以让我们尝试好几个运动项目,发现自己感兴趣的,然后形成习惯。
大部分孩子的运动量都是不达标的,那么假期就更要带着孩子多动动,这件事也很重要👉
最后,也对双职工家庭说几句掏心窝的话。
我是幸运的,工作时间灵活,暑假是可以有时间带着小D去其他城市的。所以上面分享的是我从自身出发的一些思路,但我绝对不想制造焦虑。
双职工家庭的暑假,可能和日常没啥区别,唯一区别就是孩子一直在家。那么,确保有人看孩子,确保孩子安全吃饱,这件事做到,就已经非常好了。
如果你们还有余力,可以借鉴我上面分享的思路。选择一个最重要的(注意只要一个),然后建立支持系统。
比如体力是最重要的,也许就是花点钱报户外营;
比如脑力是重要的,选择一件事可以做的,下班后雷打不动全家阅读;
比如心力是重要的,假期的周末多陪伴孩子去做滋养他的事情。
一次就做一件事,相信我,两个月的时间内,也足以让你看到孩子的变化,更加观察到自己内心的安定。
很多时候,我们总是在抱怨,没钱没时间做不到,但我们压根都没花时间去梳理,到底要做什么。
希望这个暑假结束,不仅仅孩子充电了,为人父母的焦虑也被缓解了:
原来不贪心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只要坚持,时间都能看得到。
我写了3000多篇的文章
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
欢迎
网上配资平台开户,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,股票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