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夫急勒缰绳,孔子探身询问:“小儿何故不避让车马?”
那孩子指着脚下,用石子泥沙垒成的“城池”,从容应答:“自古车马避城池,岂有城池避车马之理?”
孔子凝视着地上稚拙却坚定的“城池”,竟吩咐车夫绕道而行。
他未曾料到,这个七岁的项橐(tuó),将在接下来的交锋中,给他上毕生难忘的三堂课。
展开剩余75%神童初显锋芒绕开项橐的“城池”后,孔子一行继续前行。
路遇田间劳作的农夫,弟子子路有意刁难:“先生日日锄地,可知一天锄头抬起几次?”
农夫一时语塞,面红耳赤。
项橐突然出现:“我父亲年年种地,自然知晓锄头抬几下。先生日日乘车,想必也知道马蹄一天抬几下吧?”
一句话,问得满腹经纶的学者们哑口无言。
孔子望着眼前这个不及马高的孩童,眼中闪过异样光彩。
他决意亲自与项橐一较高下,相约问答赌局,输者拜胜者为师。
这场赌约在当时看来近乎荒诞,毕竟,一方是名满天下的儒家宗师,一方是乡野稚童。
智破千古难题孔子率先发难:“人生于世,赖日月星辰之光,依五谷杂粮而生。敢问天有几多星辰?地有几多五谷?”
这问题暗藏玄机。看似寻常一问,实则是无法解答的千古难题。
在场弟子相视而笑,料定这伶牙俐齿的孩童终将败下阵来。
项橐仰首望天,不假思索应声作答:“天有一夜星辰,地有一茬五谷。”
十六个字如惊雷贯耳。孔子怔立当场,继而抚掌大笑。
项橐没有陷入数目的陷阱,而是以时间度量星辰,以生长周期衡量五谷,化具象为哲理,破难题于无形。
问答间,七岁孩童展现的思维高度,令周游列国的圣人也为之叹服。
这场智慧交锋,被后人称为“项橐三难孔子”,在《战国策》中,留下“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”的记载。
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乘胜追问:“松柏为何四季常青?”
孔子答:“因木心坚实。”项橐反问:“竹子中空为何也四季常青?”孔子语塞。
沐浴更衣后,孔子在弟子们惊愕的目光中,向项橐行拜师大礼。
孩童惊慌推辞:“先生德高望重,怎可拜我为师?”
孔子坦然道: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年龄岂是界限?”
神童的陨落拜师事件后,“孔子之师”项橐声名鹊起。齐鲁大地传扬着七岁圣公的奇闻,却也引来杀身之祸。
十二岁那年,项橐的生命戛然而止。
齐国君主屡次招揽不得,恐其日后为敌国所用,竟派人焚其住所。
另有说法称项橐被士兵围杀于深山。“慧极必伤”的古谚,在这个早慧少年身上得到残酷印证。
发布于:江西省网上配资平台开户,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,股票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